
過年去亞當家拜年。
在亞當家吃到一道特別的湯,叫做魷魚螺肉蒜。鮮甜的湯頭,搭配魷魚、蒜跟香菇,令我回味。
既然念念不忘,就來嘗試作作看吧!
材料:乾魷魚、螺肉罐頭、青蒜、芹菜、紅白蘿蔔、黑醋、醬油。
1.乾魷魚洗淨後泡水,用剪刀剪成長條狀。
2.蒜、芹菜切段,白蘿蔔切塊。
3.煮一鍋水,倒入螺肉罐頭的湯汁,螺肉先撈起。放入蘿蔔一起燉煮。待時機成熟(?XD)再放入魷魚、螺肉。
4.加入米酒、黑醋等調味。
5.起鍋前加入芹菜及蒜。
好不負責任的作法喔~XD
據說還要加入冬筍,不過這次沒買。我覺得加一些肉絲跟香菇會比較香。:P
再搭配好吃的王家水餃,就是美味的一餐囉!
--
關於螺肉蒜的由來.....以下轉載自PTT - cookclub版,作者:ohmylife
這是一道所謂的「酒家菜」,也算一種火鍋啦。
一談起「酒家菜」大家都以為出自於北投其實酒家菜的發源地在大稻埕
先講個古吧
清末,由於萬華區泥沙淤積失去港口功能,大稻埕地區就成為商賈雲集的所在。也就產生了非常多的「酒家」
這些「酒家」跟我們現在所認識的「酒店」不太一樣,酒家的索價非常高昂,往來的客人都是文人雅士、官商政貿這類的人,喝酒吃菜的場合裡面,吟詩作對,談論時政等等均有之。
在台北城建成之後,整個台北城的城牆範圍是今天的忠孝西路、中山南路、愛國西路、中華路。也就是整個城位於艋舺與大稻埕之間。大稻埕位於「城外」,1904年日本總
督府拆除了台北城牆後把原先的「城內」重新規劃成行政與高級商業區,也引進了大批的日本官員、軍人、商人。
這些日本官員、軍人、商人,平常跟台灣當地的商紳往往有許多交際應酬的需求。而「城內」並沒有這樣的場所,所以位於「城外」的大稻埕就變成了重要的去處,後來這一帶的酒家更加入了日本藝伎的風情,而成為不論台灣有錢人還是日本商人、軍人、官員等等通通愛去的地方。
以前的應酬不像是我們現在去什麼酒店唱卡拉OK這樣瞎搞抱美眉亂摸這麼沒格調
以前的應酬往往都是從一頓飯開始,吃飯、喝酒、談論世界時事發展各地情報,然後藝伎出場表演,一邊表演一邊吃飯喝酒,然後吟詩唱合,藝伎一邊陪酒一邊展現文學或者藝術素養然後大家很開心這樣。
很明顯的,吃飯,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。既然整個應酬必需不斷吃吃喝喝,那菜好不好吃就很重要了,往往是一間酒家的成亡關鍵。
這些酒家當中最出名的就是「蓬萊閣」,蓬萊閣原本只賣福建菜,後來因為往來兩岸的商人極多,為了在大稻埕一帶的酒家中勝出,老闆親自考察了中國各地菜系,並邀請大陸的名廚來台灣指導,最後造就出一種新系統,這種新系統被稱為「酒家菜」。
但其實「酒家菜」不只是酒家菜,酒家菜甚至可以說是台菜的起源之一。
要知道以前沒有像現在所謂的「餐廳」,除了一般的小吃店,不然就是辦桌的總舖師之外。極少有人以「料理」作為謀生的工具。有錢有閒的人當然家裡會請家廚,不過一般的台灣老百姓可是沒這麼好命的。
等到一般老百姓因為生活富足開始追求吃的精緻時,才會有所謂的「餐廳」,但餐廳的廚師從哪來?就從更高階的「酒家」開始把技術傳出來。
台灣公認的台菜祖師爺,也就是目前仍在世年近八十歲的台中晶華酒店行政主廚黃德興,自己小時候就在蓬萊閣當過學徒。
大致上研究台菜的人都會去找一本傳說中影印版的蓬萊閣菜譜,這是當年蓬萊閣的廚師把各種菜色寫成菜譜(包括簡單的說明作法)。「魷魚螺肉蒜」就是其中之一。
好以上講古完畢,回到魷魚螺肉蒜。
很多人家裡會作這道菜,算是經典的台菜之一啦,不過這跟真正傳統的台菜不太相同,真正傳統的台菜多半是用簡單的方式像是燙或者蒸去把食物弄熟,然後靠沾醬讓
食物有味道。魷魚螺肉蒜則是本身就有很強的香辛料。但這個要講會講很久算了也就不講了XD
--